宗庸卓玛的丈夫患病仍不离不弃 被誉被雪山里的金凤凰

栏目:明星八卦 关键词:宗庸卓玛 金凤凰 编辑:实习生1 时间:2016-10-12 17:27:07

她是一位著名的藏族歌唱家,她从雪域高原唱到首都北京,从华夏神州唱到世界各地,她清澈嘹亮、宛转悠扬的歌声,令无数听众为之神迷;她曾是全国年龄最小的人大代表,22年参加全国“两会”,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呼吁,为乡亲们的脱贫与幸福奔走;她还是一位好妈妈、好妻子,她把满腔的情和爱倾注到家庭,培养了优秀的儿子——青年歌手扎西顿珠,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她就是从梅里雪山飞出来的金凤凰——宗庸卓玛。

关于歌唱,宗庸卓玛说,是梅里雪山的风教会我歌唱,歌唱者眼里要有画面,心中要有深情谈起自己的音乐之路,刚从西藏回来的宗庸卓玛若有所思地说,她永远忘不掉这条路上的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奶奶的送别。那一年她才11岁,白发苍苍的奶奶拄着拐杖把她送到村外,从没离开过家乡的小卓玛跟着德钦县文工团的人离开村庄,一步一回头,一步泪两行。她的家乡是梅里雪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德钦县羊拉乡玛吾舍,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很贫穷,不通车、不通电,从县城要翻过大雪山,走4天的路才能到达,村里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但是,我很快乐,因为大家都喜欢我,特别是有奶奶疼爱我。”

宗庸卓玛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奶奶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歌手,会唱很多藏族歌谣,奶奶背着小卓玛去草场、去学校,一路上就唱着那些神秘歌谣,给她讲藏族的传说。在奶奶的背上,小卓玛学会了许多民歌,对那些声情并茂的歌谣十分入迷。能歌善舞、招人喜爱的小卓玛被县文工团看中,离开奶奶,迈出她歌唱生涯的第一步。多年以后,当宗庸卓玛以优异成绩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兴冲冲地赶回家时,奶奶却已去世多日。未能见到奶奶最后一面,小卓玛失声痛哭,眼前再次浮现出奶奶送别她的情景。她饱含深情地创作了《送别歌》,并在全国首届民族民间歌手大赛上泪流满面地演唱,四座感动,余音绕梁,她因此获得大赛的一等奖。第二个场景:上海音乐学院琴房点蜡烛练琴。

上午练功,下午学文化,经常跟着老师们拉着马尾巴翻山越岭为乡亲们演出,德钦县文工团的4年时光,让小卓玛更加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歌舞。1978年,15岁的宗庸卓玛被云南省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首纯净悠扬的雪山民歌,吸引了全场观众、专家关注的目光。其中,我国著名声乐专家、上海音乐学院的王品素教授,尤其喜爱这个可爱的藏族小姑娘。第二年,宗庸卓玛就正式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王老师的学生,迈出了她音乐生涯的关键一步。“刚进校时我的基础较差,但我不甘落后,从头学起,声乐基础、音乐理论一样一样攻关。之前从没见过钢琴,为练好琴,晚上学校熄灯,我就到琴房点上蜡烛练。”

宗庸卓玛仿佛又回到大学时代。寒假时,同学们都回家过年,她只能留在宿舍里“寒窗苦读”。“回家要坐三天的火车到昆明,再坐六天汽车到德钦,再走四天山路才能到家,假期可能都要花在路上了。”艰苦的大学生活让宗庸卓玛患上严重的贫血症,但辛苦努力也使宗庸卓玛的演唱水平产生了飞跃: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注入天赋的歌喉,将学习模仿与创作创新结合,雪山金凤凰已准备好展翅高飞。

第三个场景:提着录音机,走村串户收集创作素材。“雪域高原是你的根,是你的土壤,你不能离开她。”毕业后,宗庸卓玛谨记王品素老师的教诲,放弃留在大都市的机会,回到了彩云之南。“是梅里雪山的风教会我歌唱,是梅里雪山的水把我养大,我要用歌声酿成美酒,表达我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她以饱满的激情,无数次走进雪域高原,走进迪庆藏家,听兄弟姐妹们在高山之巅自由地放声歌唱。在此基础上,宗庸卓玛改编、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又第一时间唱给藏族同胞听,“他们要不喜欢,就不是好的作品。”“故乡的哈达”、“梅里雪山的女儿”、“德钦情歌”、“山谷的回响”……一首首扎根于民族文化沃土、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歌曲,从雪山飞出,从高原传开,唱响华夏大地,唱遍五湖四海。

加拿大多伦多市长夫人甚至这样夸赞宗庸卓玛:“你是我见到的东方最美的女人。你的演唱是我听过最好听的歌曲。”“情到深处歌自起。歌唱者眼里要有画面,心中要有深情,这样的歌唱才能感动自己,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谈起歌唱的体会,宗庸卓玛这样说。关于民族文化,宗庸卓玛说,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民族文化要传承、要发展,需要国家大力扶持文化的魅力在于多元,文化的活力来自传承和发展。作为一个受人爱戴的少数民族歌唱家,宗庸卓玛深知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多年来,她一直为此而不懈努力。

她当过5届青歌赛评委,对民族唱法的歌手给予极大的关爱和支持;她多次助力“中国藏歌会”,在许多舞台上演绎民歌,为民歌的光芒增辉添彩。她当过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每一次的“两会”上,她都在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呼吁。“高考‘一刀切’制度非常不利于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生活在偏远山区,他们有着歌舞等方面的天赋,但由于基础教育水平差等原因,他们往往不能通过高考,不能得到专业的培养,许多人才因此而湮没,实在可惜。”

“另一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至今生活还很困难,艺术院校的高额收费,也把他们拒之于高校大门之外。所以,在培养民族文化人才上,国家要制定特殊的政策,加大扶持的力度。”“令人高兴的是”,宗庸卓玛眉头舒展开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几年,每年都要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少数民族人才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同时还在全省选定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把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发展好。”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办一个民族声乐培训学校,让一个个小卓玛从这个学校走出去,为我们的民族而歌唱,为我们的祖国而高歌。”关于做人,关于幸福,宗庸卓玛说,关键要有爱,要有责任心,要爱家人,爱社会,爱祖国,有爱的幸福才是最真实的滚滚红尘,繁华喧嚣。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幸福?宗庸卓玛获得过很多荣誉,“我最看重的一个荣誉是,去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授予的‘中国演艺界十佳模范夫妻’称号。”颁奖词中说:丈夫鲁茸泰星的健康是她最大的心愿。宗庸卓玛在丈夫病魔来临时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相濡以沫”成为“妻子”这个词最好的注释。

“每次演出回来,我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到家中,和父母、丈夫、儿子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采访中,干旱的春城昆明突然下起阵雨,这时宗庸卓玛接了一个电话,是70多岁的老父亲打来的,问要不要送雨伞来,说话间,宗庸卓玛的脸上绽放出由衷的幸福。宗庸卓玛受人喜爱的作品有很多很多,“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我的儿子扎西顿珠。”她笑着说。在宗庸卓玛的办公室里,在墙上、柜子里、桌子上,到处都是扎西顿珠的照片,母子情深洋溢在小小的房间里。宗庸卓玛培养儿子有很多故事。

她教他唱歌不注重教技巧,更重视培养他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他对生活的体验。所以她多次带儿子回到偏远的家乡羊拉,和乡亲们一起唱歌跳舞;所以她带儿子去西藏,让他看“每天太阳升起的地方”,看“银色的雄鹰”在古老的雪域高原飞翔……谦逊有礼、英俊阳光的扎西顿珠在大江南北的歌坛上深受歌迷喜爱,但宗庸卓玛不时给他泼冷水:“不要忘乎所以飘飘然,人不能总坐在飞机上,脚踏实地心里才充实。舞台上我们要自信,生活中一定要低调做人。”

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社会。重亲情的宗庸卓玛一直牵挂着家乡,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宗庸卓玛带着儿子第一时间赶赴赈灾义演现场。家乡的父老乡亲,宗庸卓玛一直把他们当亲人。他们到昆明,她一定要把他们接到家里吃饭,走时总不忘送些衣物、给些路费。家乡长期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不通电,她多方奔走、协调,自己出钱出力,终于在几年前实现了乡亲们祖祖辈辈的梦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