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国人海外血拼的真实原因

栏目:社会万象 编辑:baoling 时间:2015-10-08 14:49:27

中国游客被称在“占领、买空日本”

国庆长假,关于中国游客“占领、买空日本”的报道随处可见,而这种情况自今年春节开始就高烧不退。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相比,中国游客出手阔绰,人均消费金额遥遥领先。而且,从指甲刀到手表到电饭锅,从眼药水到面膜到马桶盖,中国游客啥都往回背,场面着实很壮观。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大陆游客第一次“买空”一个地方了。先是香港的婴幼儿奶粉被大陆游客抢购一空,香港特区政府不得不出台了限购令,规定每人每次只能携带两桶出境。随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超市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接着,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招架不住中国游客对奢侈品的热情,不得不对中国游客购买Burberry、Prada、Ferragamo等品牌的数量进行了限制。最近一个针对中国游客出台限购令的是韩国手袋品牌MCM,规定每人只能凭护照购买三大两小五件商品。

面对这种排山倒海的购物热情,喜欢的人说“中国人有钱”了,不喜欢的指斥为“暴发户,却很少人去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不合理之处:中国是堂堂的“世界工厂”,为什么中国人不在自己的国家购物?多年来中国官方一直被内需不振的经济痼疾所困扰,可是你看看中国游客在海外疯狂血拼的架势,你能说他们真的没钱吗?

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奢侈品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与此同时,本土消费额明显下降,为250 亿美元,同比下降11%。而境外奢侈品消费高达81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9%。

今年春节前几天笔者也在日本,尽管没有购买电饭锅和马桶盖,但还是深感日元贬值之后日本物价之便宜:一碗拉面600-8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0-40元,味道不错,可以吃得很饱;药妆店里琳琅满目的护肤品、化妆品、药品,价格大多在人民币百元以内,某些在中国也有销售的,在日本的价格比中国便宜至少1/3;一套香奈儿五件套护肤品,在日本的百货公司买是国内专柜价格的一半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几个人能抵挡住诱惑不买呢。

显然,问题的症结不是内需不振,而是在中国本土销售的商品和服务,与消费者的需求并不匹配,那部分被压抑的消费欲望,于是在海外得到了满足和释放。改革开放之前,大部分中国人长期生活在物质匮乏的状态中,因此改革开放之后的很多年,人们的消费模式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对商品的质量和款式等要求不高;后来经济发展了,一部分人成了“大款”,由于过去短缺经济的阴影,又开始炫富,在那个阶段,好东西的标志就是“贵”。

但近年来,中国的消费结构和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心态日趋理性;“反腐败”和“反奢侈”之下,消费的主体正在向中产转移,“最贵即最好”的土豪做派正在过时;信息的通达使得人们很容易获得其他地方的消费信息,海淘、境外游意味着中国品牌的竞争对手不限于本土,而是面临全世界的竞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本土的商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而境外消费的火热说明,人们已经用脚做出了选择。

中国人不愿意在本土买东西,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商品整体上质量比不上国外,而且价格更贵。

很多人在海外千辛万苦买回商品,却发现是“中国制造”,感到很遗憾。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这些在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商品,中国人在本土是买不到的,他们是外商下订单生产的外贸货,执行更严格的环保和品质标准,生产完毕就装船运往海外销售,和中国的消费市场完全不搭边。中国人在日本买回来的“中国制造”的马桶盖,就是这种情况。而在国内销售的商品,因为厂家的不用心、标准的落后、假冒伪劣盛行等因素,品质和外贸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即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外销和内销也是两个标准,外销的通常质量更好。人们笼统提到的以价廉物美著称的“中国制造”,大多指的是出口的外贸品,对国内市场假冒伪劣盛行、价格虚高的情况,似乎都已经见怪不怪,默认国内人民就配使用差一点的商品。这种心态,显然已经不适应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

最近,因为日本马桶盖的畅销,关于中国人缺乏工匠精神的讨论又多了起来。这种讨论的本意是好的,但忘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很多在海外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其实是“中国制造”。30多年的代工经验,使得“中国制造”至少在日用品生产领域,技术绝对是过关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奢侈品都在中国代工,就很能说明问题。因此,问题的症结不是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在代工时面对苛刻的外商时中国人是有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精神延伸到国内市场。

另外,中国国内市场一直存在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同一种产品,千里迢迢出口到国外,售价甚至比国内售价还要便宜。这种怪现象的存在有品牌定价的因素(中国“钱多人傻”)、有税收、物流等因素,不过更根本是政策设计和导向的因素:过去三十几年一直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重外贸轻内贸,出口有退税,进口要征收重税;国内市场地区保护主义严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房地产过热导致卖场租金太高,变相增加了成本。显然,中国的贸易体制和经济增长的侧重点,急需完成从“出口导向”向“内需导向”的转变。这种转变一日不完成,我们就还得面对中国人到海外血拼的现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