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作曲者彭飞受专访 讲述电影音乐创作幕后故事

栏目:影视综艺 关键词:乘风破浪 编辑:baoling 时间:2017-02-05 15:38:53

韩寒喜欢的音乐其实是相对偏简单直接一点的风格化作品,这也说明《乘风破浪》这部电影音乐可能就不会像好莱坞大片那种模块化的创作。与韩寒的上一部电影《后会无期》相比,《乘风破浪》的电影节奏感要紧凑很多,使他对音乐的需求更多元化,而不是通常亚洲文艺电影喜爱的钢琴流行小品式的配乐。

音乐是《乘风破浪》的一大亮点,相信你看片之后,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

音乐用的好,能够为故事增加很多“色彩”。韩寒自《后会无期》就开始表现出对于音乐的独特品味,但除了导演韩寒,电影的作曲老师更是不能忽略的创作者。《乘风破浪》的作曲是彭飞老师,他也为《港囧》、《火锅英雄》等多部电影担当配乐,并负责了《中国好歌曲》第一季至今的编曲监制。

我们也和他进行了一次专访,从《乘风破浪》的音乐定位,到配乐选择,以及如何和剧组其他工作人员合作。众所周知,《乘风破浪》的后期制作时间非常多,一般来讲,配乐更多的工作是在“后期阶段”,所以这次彭飞老师如何解决周期问题,也给出了详细的回答。

音乐非常有“情绪”,很容易对故事有一种渲染,所以是如何为《乘风破浪》找到的一种情绪或者味道?

彭飞:首先电影作曲要摸索的是电影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这些都需要和导演聊戏以及研究剧本以及对样片剪辑的观察来规划电影的音乐。

韩寒喜欢的音乐其实是相对偏简单直接一点的风格化作品,这也说明《乘风破浪》这部电影音乐可能就不会像好莱坞大片那种模块化的创作。与韩寒的上一部电影《后会无期》相比,《乘风破浪》的电影节奏感要紧凑很多,使他对音乐的需求更多元化,而不是通常亚洲文艺电影喜爱的钢琴流行小品式的配乐。

经过几次讨论以后,我们的音乐创作大方向决定围绕着民谣结合美式乡村音乐来进行,辅以一些不太浓重的交响乐和室内乐,最后甚至一些Disco舞曲风格也被拿来使用。而电影发生地的时代背景特性,也要求整个配乐带有比较强的怀旧感。为电影人物和场景所创造的那些貌似随意和自由的民谣风格,和细腻的古典室内乐之间的互相呼应与对比,是整个电影配乐中所要着重强调的。

确定之后,如何确定的去实现?比如乐器的选择、音乐的选择等等。

彭飞:当音乐风格的方向有了眉目以后,其实器乐的选择还是比较容易的,室内乐的部分就是弦乐木管钢琴或竖琴的传统配置。乡村民谣的部分除了吉他,贝斯,曼陀铃和小提琴以外,我们偶尔也会加入一些民族打击乐和琵琶吊一下鲜味,使音乐听起来没有那么中规中矩。我们甚至用这几样简单的乐器去模仿和演奏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域的音乐风格,以一种稍显呆萌的方式来比较含蓄的配合戏剧的发展。

电影里的音乐出现了非常抒情的一部分,也有节奏感非常强的“戏曲”,怎么平衡这些音乐出现在一部电影里面,而不产生混乱感?

彭飞:《乘风破浪》的音乐创作还有一个特点,他的绝大部分音乐都是主观音乐,以男主阿浪的主观视角作为出发点,所有的音乐转折都是跟随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发展来走的,因为每次看似跨度非常大的音乐转折都是配合着画面与故事的巨大转折。

而电影中也需要一些非常不同风格的音乐主题来塑造阿浪眼中的人物角色形象,当电影中不同人物之间产生出命运交织时,音乐也会顺着人物的主题发展出去而演变成场景配乐。当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故事纠葛具有说服力时,那些不同风格的配乐就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当今的西方电影配乐,其实早已突破了乐器原产地与风格或时代背景之间的限制,例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的大量古筝,《荒野大镖客》中的电吉他,《越狱》中一直出现的二胡音色,《狮子王》中的南美排箫等等,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电影里也出现了一些歌曲,是经过改编的,您在这部分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从您的角度,如何消化这些歌曲?

彭飞:电影中出现的几首歌曲的制作方式各不相同,由于时间紧凑,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做了改编,也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是我来制作的,这个很难一概而论。

有一些歌曲我们尽量保持了原曲的韵味而仅仅做了一些结构上的调整。为了确保电影场景中的真实感,我们有也一些歌曲在电影场景中出现的时候就是演员在现场唱的版本而不是录音棚重新录音和修饰过的版本。

例如“男子汉宣言”在电影中出现的场景是大家在唱卡拉ok,而其中更有很多情绪转折和蒙太奇,所以我需要做一个类似于90年代质感的卡拉ok伴奏带,又不能做的太现代而脱离真实感,所以我最后还在伴奏带中加入了一个非常俗气的乐器-midi排箫来演奏人声的旋律部分。

我想有过90年代唱卡拉ok经历的观众一定对那个声音是非常熟悉,最后随着镜头的蒙太奇还要会和其他的配乐穿插剪切着使用,最终成为在电影中使用的版本。而后来作为电影音乐录影带发表的版本是另外重新编曲录制的,相比电影中版本的粗粝随意,听感上也细腻一些。

如何与导演进行沟通?另外,有些剪辑师在剪辑的时候会使用音乐,这次有没有碰到类似情况,如何与后期部门沟通呢?

彭飞:这次我们不仅作曲的时间短,剪辑的时间也非常紧张,和通常电影样带中会自带参考音乐不同,《乘风破浪》在初剪时除了我之前写的几首音乐小样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临时音乐,而更像是音乐提示。

最终的创作也并没有受到太多参考音乐的影响。因为音乐的创作和剪辑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导演对于音乐的干预并不大,大部分时间就是我非常紧张又放任自流的创作状态,写完一点套上片看看的节奏,然后再按导演的要求做一些调整。

《乘风破浪》的后期制作非常短,所以您是如何安排工作时间的?

彭飞:正是由于后期时间短,我不得不把很多工作挪到了前期,在样片出来之前就开始构思。随着剪辑片段的明朗化,音乐也逐渐的清晰起来。但是不停修改的剪辑确实是会让作曲很头疼,有些音乐片段光是对画面的节奏点就对了十来次。

甚至在开始录音时,电影剪辑还远远不是最终版,所以我们的音乐是随着电影拍摄的进度来创作的,也随着电影剪辑的调整而调整,这虽然是一种十分麻烦的创作方式,但也有其中的乐趣。

所幸的是音乐风格大都比较清奇和清爽,如果全部是大型交响乐编制的话,那将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的录音混音师也是格莱美最佳录音师获奖者陆小辛老师调侃说,有的时候紧迫感越是强烈越容易创作出好作品。虽然在这方面我没有他那么有经验,但我仍然希望他的调侃能有一天在我身上实现.....

您参与的《火锅英雄》、《港囧》音乐部分都非常棒,所以您参与制作一部电影的标准是什么?在创作的时候,您认为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有哪些?

彭飞: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也谈不上什么经验之谈。接片子这件事其实是要看点眼缘和直觉的。不光我要觉得片子有意思,片子也得要看上我,这和搞对象差不多,一个巴掌拍不响。至于创作上,有一件事对于我来说特别重要,就是和剧中的人物角色建立感情,特别是主观配乐多的时候,我就必须要进入主观视角或主观人物的情感世界。

我必须要在创作时进入角色的状态,角色的生活,去爱他们、去爱他们所爱的。把他们的台词背下来,甚至要去记住他们每一个眼神和动作。有时只有这样我才知道我应该怎么写,怎样去准确的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当我在担心写出来的音乐主题会不会对得起这个与之相配的剧中人物时,通常我就快写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头条推荐
最新资讯